在我們學院最顯眼的地方有十個金燦燦的大字——立報國之志,做大國工匠。我剛看到時有些困惑,大國工匠是什么?上網一搜看到了以《大國工匠》命名的紀錄片,這檔紀錄片講述了八位手藝人的故事,記錄了八雙勞動的雙手締造的神話。
他們中間有在中國航天事業中給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高鳳林,有載人潛水機上稱作“兩絲”鉗工的顧秋亮,有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有港珠澳大橋深海鉗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飛機的鉗工胡雙錢,有鏨刻人生,為APEC會議制作禮物的孟劍峰,還有撈紙大師周東紅。
他們職業不同,年齡有別,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閃亮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之所以能夠匠心筑夢,憑的是傳承和鉆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說到這我想到了學院上周舉行的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表彰大會,當我看到領獎臺上的獲獎選手,當我看到領獎臺上喜極而泣的家長,我被震撼了。原來,我們身邊這些并不起眼的同學竟是如此的光彩照人,他們犧牲掉休息時間,雙休日,不畏嚴寒不畏酷暑,他們換來的不僅是一份光榮,更是一份希望。
學院為我們提供了成才之路,各類實訓課程的設置,讓我們擁有一技之長不再是夢想。然而,我們部分同學上課睡覺,玩手機,曠課,外出上網等現象屢見不鮮,我們面對如此優越的環境和師資,我們為何要浪費青春,荒廢時光?我們如何面對日漸滄桑的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希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大國工匠給我們以財富,我們要有“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觀念,繼承中國源遠流長的工匠精神和精湛手藝,讓”中國制造,中國創造”釋放出更為奪目的光芒。技師學院為我們鋪成了一條工匠大道,我們便是祖國的工匠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