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全面推進萊蕪錫雕技藝技能傳承與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萊蕪錫雕技藝技能傳承與創新平臺建設方案,2018年4月26日,我項目課題研究研究組在課題負責人王公元處長帶領下,到萊蕪鳳王祥錫雕研究院開展實地考察和洽談交流活動。
在萊蕪鳳王祥錫雕研究院考察中,我們深入了解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萊蕪西關王家錫雕的傳承和發展歷史,通過與萊蕪西關王家錫雕第八代傳承人、萊蕪鳳王祥錫雕研究院院長王圣良大師的座談,了解到王圣良大師幼年時因患小兒麻痹而導致身體
殘疾,是萊蕪錫雕王氏5門19世第8代掌門長子,自幼跟隨其父萊蕪錫雕第7代掌門人--王震學習
錫雕工藝,并從1986年正式從事錫雕工藝品的制作。在2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他不僅繼承發揚了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傳統技藝,而且結合現代的審美觀念,積極學習、借鑒現代加工工藝,通過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使得流傳百年的古老手工工藝再次得到世人的認可。代表作品有《長壽情侶鶴》、《獨占鰲頭硯》、《單鶴燕石硯》等。
“鳳王祥”錫雕藝品在制作工藝上,有別于南方機制錫器的鑄造成型,完全采用手工技法打造器具外形,所成作品多為空心結構。工藝流程可分為:設計、制板、選料、裁剪、成型、焊接、整形、拋光、雕刻、再拋光十個主要制作步驟。在雕刻技法上借鑒木雕、石雕的雕刻工藝,結合金屬可熔可焊的性質,獨創了“拉焊”的金屬雕刻技法,在塑造作品形象上可加可減,深淺浮雕并用,作品靈動自然。
“鳳王祥”所制錫器原材料為“錫都”個舊生產的國際免檢產品“云山”牌純錫,它的錫含量達到99.9%以上,被喻為“綠色金屬”。錫雕藝品以色如銀,亮如鏡,溫潤略帶珠光色,聲如磬而獨具特色。“鳳王祥”產品種類涉及:禮器、酒具、茶具、文房用具、藝術擺件等。并可根據客戶的要求單獨定制。
“師法自然”是“鳳王祥”設計產品的靈感,也是千百年來錫雕事業傳承發展的動力。作品簡約玲瓏、收放自然,并通過借助地域文化故事傳說,詩詞等來表達人們的思想和愿望,具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是您饋贈親友,個人收藏的最好工藝禮品。
萊蕪錫雕傳承人王圣良及其子王緒賢分別向調研組展示了部分作品--獨占鰲頭硯、仙鶴燭臺、情侶長壽鶴、九龍獸耳香鼎、九龍提梁茶具、龔春茶具、盤龍花瓶、盤龍酒壺等。其中,盤龍酒壺、仙鶴燭臺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獨占鰲頭硯于2010年獲山東泰山文藝二等獎。王圣良還向我們現場演示錫雕制作技巧,在雕刻技法上借鑒木雕、石雕的雕刻工藝,結合金屬可熔可焊的性質,獨創了"拉焊"的金屬雕刻技法。
王公元處長詳細的向王圣良大師介紹了 萊蕪錫雕技藝技能傳承與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的建設思路和建設方案。希望聯合萊蕪錫雕技藝承人和從業人員共同打造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萊蕪錫雕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平臺,萊蕪錫雕技藝技能傳承與創新平臺在我院已經成立的濟南市萊蕪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中心和濟南市萊蕪區公共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建設,已初步具備萊蕪錫雕文化宣傳、手法技藝培訓、錫雕文化品牌推廣的經驗和優勢。
通過深入座談交流,王圣良大師非常認可課題研究組提出的萊蕪錫雕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平臺建設方案。雙方進一步確定了萊蕪錫雕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平臺建設思路:基于萊蕪錫雕技藝靜態和動態保護基礎上,搭建萊蕪錫雕技藝保護與傳承平臺和錫雕技藝創新與推廣平臺,實現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的有效銜接,推動錫雕藝術向產業化、大眾化普及,加快錫雕藝術創作面向多媒體產業開發步伐,
通過本次考察交流活動,學院計劃聘請王圣良大師作為萊蕪錫雕技藝保護與傳承平臺建設專家,并在學院設立王圣良大師工作室,聘請王緒賢為錫雕技藝首席培訓師。雙方就開展錫雕藝術講座、共建錫雕協會和興趣小組、開展技術培訓等具體事宜初步達成合作意見。
萊蕪錫雕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平臺課題研究組
2018年4月27日